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一位母亲决定在方舱里建“教室” 正文

一位母亲决定在方舱里建“教室”

时间:2024-03-28 23:18:03 来源:网络整理编辑:热点

核心提示

  进入方舱,不代表学习暂停。在上海石龙路方舱,就有一间临时“教室”,并且举办了“开学仪式”。发起人吴雪(化名)说,她来到这里后发现了很多和她女儿年纪相仿的孩子,这些孩子都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但方舱毕 浣熊的终极进化

  进入方舱,教室不代表学习暂停。位母在上海石龙路方舱,亲决浣熊的终极进化就有一间临时“教室”,定方并且举办了“开学仪式”。舱里发起人吴雪(化名)说,教室她来到这里后发现了很多和她女儿年纪相仿的位母孩子,这些孩子都有着强烈的亲决学习欲望。但方舱毕竟不是定方家,更不是舱里学校,无法提供良好的教室学习环境。人声喧闹加之没有课桌椅,位母趴在床上上网课、亲决写作业成为孩子的定方日常。

  于是舱里,在吴雪的组织下,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方舱教室”正式诞生。吴雪记录下了这间“教室”背后的坎坷、努力、困难与骄傲。

  一家三口“中招”,忐忑前往方舱

  我是上海某高校的任教老师,在本轮疫情后成为一名无症状感染者。

  回想感染的过程,还要从4月1日说起。那天开始,浦西全面封控,我家在徐汇区,也属于封控范围。我们小区当天做的是20管的核酸混检,结果出来,我和女儿都是阴性。然而,4月2日,我先生接到了疾控中心打来的电话,因为同别人混管,他的核酸检测结果呈现异常,需要复检。作为密接人员,我和女儿也接受了复检。浣熊的终极进化因为我们一家三口都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导致我们当时都以为自己复检结果会是一切正常。

  最害怕的事情还是来了。4月6日中午,我先生接到了徐汇区的流调电话,告知他为阳性。挂掉电话后,我们夫妻俩都陷入到焦虑的情绪里,设想着种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如果我们夫妻俩是阳性,女儿是密接,她会去哪里隔离?又或者我先生和女儿是阳性,而我是密接,和他们分别后又该怎么办?

  在忐忑不安中,当天下午3点多,我和女儿也接到了疾控中心的电话。这样的结果反而让我松了一口气,一家三口还能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4月6日下午,我们全家齐上阵,开始准备隔离物资。基本上分为几类:第一类是药品,藿香正气水、肠胃康、消炎药、健胃消食片,以及先生服用的降压药;第二类是食物,一箱泡面、一箱果汁、零食;第三类是日用品,湿巾、卷纸、洗漱用品、眼罩、耳塞。第四类是工作学习设备,笔记本电脑、耳机、IPAD。此外,我们还准备了适应不同温度的换洗衣物。

  将所有行李打包完毕后,我们就等待居委会的下一步通知。此间,我们也向疾控中心申请能否让我们一家三口去同一个方舱,对方也表示会视情况尽量帮我们争取。4月8日晚上,我们又接到了居委会雷书记打来的电话,通知我们一家三口可以准备动身前往方舱了。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把防护服放在我们家门口,穿戴好防护服以后,我们还把垃圾做了处理,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消杀。之后,我们就带着行李箱前往小区门口等大巴车来接我们。

  20分钟后,我们一家三口坐上了大巴。一路行驶了2个多小时,中途还陆续接了一些人,车上有30多人。此时已是深夜,大家都比较安静,有人在低声聊着天,有人靠在座椅上睡觉。

  坦白说,前往方舱的路上,我的内心非常忐忑,那里的环境如何?会不会加重我的病情?我越想越害怕,但是为了早日清零,我一定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方舱设施日渐完善,互帮互助成为家人

  4月9日凌晨,我们抵达了石龙路方舱门口。进舱之前,在大巴车上等待时,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张纸,上面有二维码,让我们填写一下个人信息。当我们把信息填好后,有医护人员在门口给我们一张小纸片,让我们写上姓名拿着小纸片进方舱。说实话,刚进来时,第一感觉还是很难接受的,放眼望去是大通铺。毕竟之前在家里环境是那么舒适。我和先生还好,但我们很担心女儿不适应这里。她毕竟才13岁,刚上七年级。女儿虽然强忍着泪水,但是也很懂事地说自己没事。我也开玩笑地鼓励着女儿告诉她就当来这里体验生活了。我们的方舱分为ABCDE不同的区域,总计约有1500张床铺,床板都非常结实,床与床之间放置着床头柜,每个人都配了一个塑料凳子。当时床位比较充足,我们一家三口的床铺如愿挨在一起。当我们确认好自己的床后,就有医护人员过来和我们确认床位号,让我们开始办理入院手续。方舱里的设施还是比较完善的。有可移动的卫生间、淋浴房、还有洗漱台,并且全部配有热水。此外,还有可以饮用热水的饮水机。我注意到,还有很多物资在陆续地运到,这几天已经陆续收到脸盆、牙膏牙刷、毛巾、消毒面巾。如果要说还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其实我们最希望的还是卫生间要保持干净。以及干、湿垃圾要及时处理掉,不然可能会产生传染的风险。这个方舱的医护人员来自山东援沪医疗队,很多人一天工作都超过12小时。我还记得,刚进方舱的时候,很多医护人员的眼皮都在打架,还有很多保安、保洁,他们看上去都很疲倦。那幅画面,我看着心里都难受。

  4月10日早上,医护人员开始给我们发药,发的是双黄连口服液,并且叮嘱我们,没有不舒服的症状不要乱吃药。医生还提醒我们多喝水、休息好、保持好心态。当天晚上,我们就集体做了一次核酸检测。

  关于方舱里的饮食卫生问题,我实事求是地说,吃得还是不错的。早上我们有豆沙包、鸡蛋、酸奶,中午是两荤两素。每顿饭基本不重样。

  之前,方舱人还不是很多的时候,食物都是医护人员发放到我们位置上来的,后来,进方舱的患者陆续增多,我们就有序地排着队领取餐食,餐盒包装得非常紧,很卫生。三餐发放时间基本上是按照饭点来的。

  一群陌生人相聚在方舱里,并渐渐熟悉起来。有不少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很多程序都需要扫描二维码,年轻人看到后都会第一时间上前帮忙。我注意到,有些老人的心态很好,他们在空旷的地方跳起了舞。与此同时,门口还有一些老人在陆续地进来,相信他们看到这样的画面,心情或许能稍微舒缓一些。

  和我们一起来的,有个75岁的老爷爷,他们一家四口都不幸中招,按道理说,他们完全可以申请一家四口前往一个方舱隔离点,但是他还是一个人来石龙路方舱了,自始至终没有任何的抱怨。昨天他还和我开玩笑地说,夫人睡得太沉了,居委会给她打电话都没有听到。我当时还在想,这个老人怎么这么乐观和配合呢?这真的很让人感动。

  来方舱以后,我的心情从失落逐渐地平和。我想,既来之则安之,来这里走一圈我们也算是勇士了。毕竟,知足者常乐。很多患者也开始做起了志愿者,帮发饭菜、核酸检测时候帮忙登记信息、维持秩序,为了大家共同生活的环境开始努力。我们更像是一个大家庭。

  经过一小时的布置,两间“方舱教室”诞生

  进方舱以前,女儿知道里面没有打印机,还把很多学习资料都打印出来,并且带了满满一箱书。看到女儿这种想学习的强烈欲望时,做家长的我其实也很痛心。方舱里人的确比较多,还是有点吵闹。而且看着他们盘坐在床上学习,也特别心疼。

  我观察到,方舱里和我女儿年纪相仿的孩子有不少。于是,我就在想大家是否都有同样的诉求,能否建立一个临时的“教室”?虽然我知道不一定成功,但还是要努力争取——比起怨天尤人,实实在在的努力更靠谱。

  我把这样的情况和一些家长讲后,他们也表示,大人们一定要坚强、振作起来,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并且纷纷加入到筹建“教室”的队伍中来。

  接下来,我详细地统计了目前方舱内所有孩子们的信息,把搜集到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年级划分为低年级(一到五年级)和高年级(六年级以上)两个类别。

  4月9日,吃过早饭后,我找到一位姓滕的医生,他也是山东援沪医疗队的一员。我就和他表达出方舱里有一些空旷、独立的空间,是否能够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独立的学习环境的想法,并且把搜集好的学生信息全部都报给他,当下他就回复说“好!”

  已经辛苦工作12小时的滕医生在回宾馆休息后将我发给他微信的申请书报给了方舱指挥部,指挥部很快就重视到这个问题,他们表示场地问题不大,但是桌椅可能比较困难,已经在全力解决了。我也非常理解,看得出他们是非常想要帮助大家解决困难的。

  4月10日上午10点左右,指挥部和我一起对接孩子们学习场地的问题。“方舱教室”选址还是挺难的,要考虑通风、安全问题。我们绕了好几圈后,看到有几个独立的房间,有玻璃墙围挡,各方面都挺合适。我们当时就决定,把这个地方定为“方舱教室”。

  下午两点多,方舱指挥部的贾队长打电话告诉我一个激动人心的好消息——桌椅都运来了。我把这个消息发到了家长群里,家长们也很激动,纷纷表示要来帮忙搬运桌椅。

  很快,在家长们的帮助下,桌椅便被整齐地摆放在两间教室里。每个桌子的右上角贴了一个小纸条,让孩子们写上自己的姓名。家长们把教室的地都拖干净了,桌椅留给孩子们自己动手去擦。

  石龙路方舱护理组长王老师在舱外一直关注着舱内的教室建设情况,跟我保持电话沟通确认进展。看到教室里还有其他杂物,我们也不好意思麻烦工作人员,毕竟他们已经非常辛苦了,就自己找了一个小推车搬运出去。就这样,一小时后,两间教室终于布置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做好消毒和晾晒工作。

  晚上7点整,一场特别的“开学仪式”正式举行。学生、家长都来了,有家长哽咽着说,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还能坚持学习,要给他们一个大大的赞。

  “开学仪式”上,大家做了一件特别的事——制定“方舱教室”公约。家长让孩子们自己发言,表达意见,大家你一嘴我一嘴地热烈讨论着。最终,制定出包括不要大声喧哗、不允许玩游戏、上网课要戴耳机,不能吃零食等规定。此外,如果有垃圾自己要扔掉,不要给大白们增加负担。

  考虑到不同学校网课时间不同,我们没有制定具体的作息时间,教室的门和灯都开着,什么时候想去学习都可以。

  那天晚上,当我离开时,我看到一个正准备高考的男孩,还在教室里争分夺秒地复习,那幅画面,让我特别难忘。

  “方舱教室”会继续完善,出院后想回报邻居的爱

  “方舱教室”顺利建成,我觉得至少作为一名母亲,我尽力了。有一些家长也来感谢我,我总是说不用感谢,因为这些都是大家的力量。

  接下来,“方舱教室”会进一步地完善。来方舱这段时间,网络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好,虽然我也给女儿买了很多流量包,毕竟要做好两手准备,孩子的网课不能断网。此外,教室里插线板比较少的问题,我们也及时和方舱指挥部那边沟通,相信很快便会解决。还有一些家长在互相借耳机给孩子上网课用,不影响其他孩子学习。我们也在方舱里征集一些有过教学经验的志愿者,看看能否帮孩子们答疑。

  今天早上,我的女儿已经顺利在“方舱教室”里和其他孩子们一起上网课了。看到他们终于不用趴在床上听课,内心不知道有多欣慰。上完网课,我们就出去晒晒太阳,方舱外面还是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大家可以一起做做运动,回到方舱里,女儿开始做作业,我躺在床上看《平凡的世界》。目前,我们一家三口的情况都很好,期待着早日能从方舱“毕业”,回到自己温暖的家。

  这次“中招”经历,让我看到来自于邻居们的温暖。进舱前,还有邻居担心我们食物不够,要为我们煮鸡蛋;进舱后,我会在群里定期分享自己在方舱里的所见所闻,邻居们都在鼓励着我“早点回家”。

  一个新的想法从我心底萌生:出院以后,我要做一名志愿者。

  记者 牛强、谭登方